朋友書店
  • トップ
  • 呼畢勒罕 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輸入

呼畢勒罕 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呼畢勒罕 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輸入

呼畢勒罕 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著者
宋兆霖 鄭永昌 劉國威編
出版社
國立故宮博物院
出版年月日
2020.11
価格
¥11,352
ページ数
373
ISBN番号
9789575628413
説明
佛教自西元前三世紀起向亞洲各地傳播,於一世紀初傳至中原漢地,而藏族則遲至七世紀始與之接觸。西藏佛教雖大部承襲印度後期大乘佛教(Mahāyāna Buddhism)特色,亦吸收相當程度的漢傳佛教內容,再融入當地原始宗教習俗,而發展成為今日的獨特信仰體系。

本特展主題「呼畢勒罕」一詞源自蒙語,意指大乘佛教中的「化身」, 乃清廷對藏傳佛教轉世高僧的正式用語,漢傳佛教一般通稱之為「活佛」,乾隆皇帝將之譯為「轉世化生人」。世界各宗教文化中,藏傳佛教的「轉世活佛」認證是相當獨特且具神秘色彩的制度。滿洲人在入關前即受鄰近之蒙古部族的影響而接觸藏傳佛教,入關後的清廷更以之為滿族皇室的宗教信仰,尤其刻意扶植格魯派(清代稱為「黃教」)。格鲁派重要活佛世系皆受清廷冊封而成為轉世傳承,且多位活佛與清朝皇帝往來密切。
「呼畢勒罕一清代活佛文物大展」以脈絡化的方式,引介十七世紀之後 藏傳佛教與清皇室間的發展歷史,並以豐富、多元的文物呈現清宮藏傳佛教藝術特色。展覽內容除匯集本院各類藏傳佛教文物,亦納入國內公私藏家、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國家圖書館、卡盧文化、雙清文教基金會、揭諦樓的藏品,論質論量,均頗為可觀。

展覽計分四大單元,每一單元皆有精彩特殊的展件,如康熙十三年的《諸品積咒經》寫本、乾隆二十六年丁觀鵬設色的巨幅《文殊〉像、歷世格鲁派活佛贈與清帝的貢品,又如原供奉於養心殿、毓慶宮、慈寧宮、避暑山莊地佛殿的法器、造像等;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典藏之第七世章嘉國師身前器用及相關信劄手稿,更是首度公開展示。
本特展以清代活佛相關文物為佈陳內容,一以介紹清廷與各重要活佛間的互動,一以說明清宮藏傳佛教藝術的特色。國立故宮博物院至盼「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能協助國人拓展文化視野,構築臺灣觀眾與世界宗教文化間的互動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