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
从化橫岭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广州田野考古报告)
輸入
从化橫岭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广州田野考古报告)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出版年月日
- 2024.10
- 価格
- \20,900
- ページ数
- 229
- ISBN番号
- 9787501085170
- 説明
- 横岭遗址2013年度共发掘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灰坑25个,形状多不规整,分布也比较散乱。也发现一些可能与干栏式建筑有关的柱洞,但看不出分布规律。最重要的发现是东部山顶上的墓地,墓地四至基本明确,49座墓葬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均开挖在风化的岩石中,坑壁明显,排列有序,随葬陶圜底罐、圈足罐、釜、鼎、豆及石锛、斧、凿、环等。
由于酸性红壤的埋藏环境下无任何有机物保存下来,横岭遗址出土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主,有极少量玉器。陶器多残损,以陶片占绝对多数,可复原器很少,多为墓葬随葬品。陶器主要有各类罐、釜、鼎、豆,此外有少量器盖、支座、纺轮等。石器中工具类以石锛数量最多,其次是石镞、斧、刀、凿、杵、锤、球和砺石等,装饰品只有石环一类。有很少量的玉器,器类有玉环、镯、锛等。
横岭遗址没有理想的测年数据,主要是依据墓葬出土可复原典型陶器的类型学研究将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分为前、后两期,年代距今约4600~4300年,起始年代大致与目前认为的石峡文化早期相当,结束年代略早于以石峡遗址M45等为代表的石峡文化晚期遗存,中间没有缺环。经过与周邻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比较,可以认为横岭遗存是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晚段特征相对鲜明的一个文化类型,既有珠江三角洲本地的文化因素,又明显融合了粤北石峡文化和粤东虎头埔文化的因素,还间接吸收了源自良渚文化、昙石山文化甚至屈家岭文化的因素,显示出珠江三角洲平原远古文化包容并蓄、融合发展的属性特征。